9 月 29 日,以“懂行业 更专业 欧航效能专家”为主题的欧航全新平台 H 系列产品京津冀区域上市活动在北京盛大启幕。作为欧航H系列全国区域深耕的关键布局,本次活动精准聚焦京津冀全域快递物流核心诉求,带来专为华北枢纽场景深度定制的高效运输解决方案。依托北京“全国政治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”、天津“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”及河北“京津冀物流衔接枢纽”的协同定位,欧航H系列以全维度效能升级,破解京津冀快递从“区域分拨中心到省 - 市 - 县末端网点”的全链路痛点,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物流新动能,推动区域快递运输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跃升”的战略转型。
京津冀快递枢纽:全域协同下的规模与效率平衡难题
当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“深度融合期”,区域已形成“北京统筹、天津集散、河北衔接”的快递枢纽格局,成为辐射北方的“超级物流网络”。数据见证全域枢纽能级:北京顺义全国航空快递枢纽年处理量突破 10 亿件,天津港跨境电商快递“海运 + 陆运”联运通道日均吞吐量超50万单,河北廊坊作为华北最大陆运分拨基地,2025年上半年单日最高处理量达380万单;2025年上半年京津冀全域快递业务量合计超130亿件,其中跨区域中转件占比达62%,相当于每天有几千万件快递从这里发往东北、西北、华北各地。
中通北方总部(廊坊)、顺丰华北分拨中心(天津)、京东亚洲一号(石家庄)等超级枢纽落地后,京津冀快递处理能力呈几何级增长,可高效辐射京津冀全域支线运输。但与庞大规模形成反差的是,全域协同下行业仍面临“三大矛盾”:一是“分拨效率高”与“支线运输慢”的矛盾,分拣中心处理速度大幅提升,河北县域支线却因车辆适配问题拖慢整体时效;二是“时效需求高”与“跨城通行难”的矛盾,北京、天津核心区域早晚高峰拥堵,导致短途支线运输耗时长,“当日达”订单履约压力倍增;三是“成本管控严”与“运营支出涨”的矛盾,燃油、人工成本年均增长,河北中小快递企业单车运营成本高于京津地区,快递单价持续走低,利润空间被挤压。
繁荣背后,快递物流的“效能瓶颈”更凸显现有车型的适配短板,成为制约全域发展的关键。北京市物流协会联合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调研显示,当前京津冀快递运输的痛点,本质是“车型与场景错配”:小方量轻卡虽灵活,但货厢容积有限,高峰期需每日多跑数趟才能完成任务,不仅增加燃油成本,还因高频次往返加剧拥堵;重型卡车虽装载量大,但设计定位为长途干线运输,短途支线运输中油耗偏高,且受城区限行政策限制,需绕行中转,额外增加通行时间,“大材小用”且经济性差。
“从廊坊分拣中心到保定涿州网点,短途路程用轻卡得跑2趟,油费多花不少;用重卡又怕进京限行,绕路反而迟到”,保定某快递企业负责人刘经理的无奈,道出了行业普遍困境。更具挑战的是,京津冀快递需跨越“高速干线、城际快速、县域乡村路段”三重路况,现有车型要么“装得少、跑得多”,要么“跑得慢、成本高”,难以兼顾效率与经济性。随着《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实施方案(2024-2026 年)》推进,智能调度、绿色减排等要求更严格,传统车型短板进一步暴露。在此背景下,京津冀快递产业亟需“城市群运输更优解”—— 欧航H系列的到来,正是以“场景精准适配”破解车型错配难题,为全域快递物流量身打造解决方案。
场景化效能方案:欧航H系列的“京津冀解题思路”
针对京津冀快递“全域分拨 + 跨城支线 + 县域配送”的复合场景,欧航H系列在快递运输的“核心竞争力”—— 装载效能上,实现了突破性升级,完美填补现有车型的适配空白。快递快运版匹配 70 立方米超大货厢,配合全新平台打造的 2350mm 中宽驾驶室及优化货厢布局,货厢容积较小方量轻卡大幅提升、较传统中卡提升12%,按京津冀主流快递箱测算,单次可多装载多个周转箱,相当于减少往返趟次,彻底解决小轻卡“跑得多、成本高”的问题;同时,整车采用轻量化设计,较同装载量重型卡车更轻便,油耗降低明显,且符合北京城区通行标准,无需绕行,解决重卡“成本高、限行难”的痛点,尤其适配短途跨城支线高频运输需求。针对电商大促爆单需求,车辆可选装可拓展式侧帘货厢,装卸效率较传统仓栅车提升 40%,完美适配多地分拣中心“快装快卸”需求,按高频运营计算,每月可多创收近万元,缓解河北中小快递企业成本压力。
动力与经济性的平衡,是欧航H系列贴合京津冀全域路况的另一大亮点。搭载福田康明斯7.0L动力+采埃孚变速箱的黄金动力链,输出功率可达380马力,峰值扭矩1700N